1、蛇紋石化及蛇紋巖
超基性巖石,經(jīng)氣液變質作用,使其中的橄欖石和部分輝石轉變成蛇紋石,形成蛇紋巖。
一般蝕變作用由輕微到強烈,由個別礦物到整個巖石,由量變到質變,最后形成新的巖石類型。 輕微變化的部分,稱為蛇紋石化巖石,全部轉變了的叫蛇紋巖。
蛇紋巖的一般特征:是巖石常呈暗綠至黃綠色;外貌極其多樣。其 顏色隨所含雜質成分不同而各異,含綠泥石者呈黃綠色;含磁鐵礦、鉻鐵礦者色黑;含褐鐵礦者呈褐紅。有的具有斑駁狀色紋,風化后顏色變淡,呈灰白和黑白相間的網(wǎng)紋狀。 質地較軟,略具滑感,裂隙發(fā)育,常呈致密塊狀的隱晶質。 錯動滑痕常見,在滑動面上常有一層黃綠色或淺 藍色的蠟狀薄殼。有時呈構造透鏡體或角礫狀碎塊, 在接觸帶可見到片 理化的蛇紋巖。在風化淋濾帶中,蛇紋巖的表層,常出現(xiàn)赭土化, 其下部則形成格架狀的硅化蛇紋巖和碳酸鹽化蛇紋巖。有些地方在蛇紋巖中 有不規(guī)則的碳酸鹽塊與蛇紋巖一起構成“虎斑狀”構造。
蛇紋巖的礦物成分簡單,主要由各種蛇紋石組成,包括葉蛇紋石 、纖維蛇紋石、 膠蛇紋石、絹石及石棉等。其它礦物有磁鐵礦、洛鐵礦 、鈦鐵礦、尖晶石、水鎂石及鎂碳酸鹽等。有時橄欖石和輝石可呈殘晶出現(xiàn)。
蛇紋巖的分布,一般不超過超基性巖體的范圍,通常情況下,超基性巖體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蛇紋石化作用。因此,在地表很難見到新鮮的超基性巖,只在較新巖體深部有可能保留有新鮮的超基性巖石。所以常根據(jù)蛇紋石化巖石來圈定超基性巖體。
蛇紋巖的結構,常為隱晶質結構或網(wǎng)紋狀結構,構造則多為塊狀,帶狀,片狀, 透鏡狀及角礫狀構造。
蛇紋巖在其形成過程中和形成以后,受到熱液的影響,可能發(fā)生進 一步變化。特別是含鉻鐵礦的蛇紋巖,常具明顯的綠泥石化現(xiàn)象。甚至 可以變成綠泥石巖,有時綠泥石直接圍繞著礦石,形成外殼。
關于蛇紋巖的成因。主要認為是超基性巖中橄欖石(部分輝石)轉變?yōu)樯呒y石的過程。
二、 青盤巖化及青盤巖
青盤巖是中基性火山巖及火山碎屑巖, 經(jīng)氣液變質作用,形成外貌為綠色的塊狀巖石。巖石多呈灰綠、黑綠色,中細粒變晶結構,有時為纖狀變晶結構。常具有變余斑狀、變余火山碎屑結構等。其構造為塊狀、斑雜狀及角礫狀等。
一般發(fā)生于火山巖系褶皺和侵入體侵入之前,產(chǎn)生于不同深度,其溫度范圍分布很廣。 青盤巖的礦物共生組合為:
1、 陽起石—綠簾石—鈉長石組合
2、 綠簾石—綠泥石—鈉長石組合
3、 綠泥石—碳酸鹽組合、含冰長石或不含冰長石的綠泥石組合和含沸石的組合。
鈉長石、綠簾石及黃鐵礦是青盤巖化的特征礦物。而綠簾石常為后期低溫的綠纖石和葡萄石所交代。鈉長石則被冰長石或正長石所交代,這是青盤巖的特征之一。 此外,青盤巖常受后期熱液影響,進一步發(fā)生 沸石化、絹云母化及硅化等蝕變作用。并同時形成石膏、重晶石及明礬 等。
若蝕變較輕,原巖的殘留礦物大于50%, 交保存原巖的結構和構造時,則稱為青盤巖化巖石。這種巖石中的變化假象極為發(fā)育。青盤巖的命名是以礦物組合為基礎。 一般少量在前,多者在后,如鈉長陽起綠簾 青盤巖。如為單一礦物組成,則以單礦物命名,如陽起石巖、綠簾石巖等。
礦物類型齊全的青盤巖化,只見于未遭受區(qū)域變質作用的火山巖建造的巖石中。 特別是造山期的火山活動區(qū),這些地區(qū)的青盤巖化作用與構造斷裂有密切的空間關系,其表現(xiàn)形式一般是在噴發(fā)中心和次火山相小侵入體周圍形成裂隙帶。
一般認為青盤巖的成因有兩種:一種是次火山巖通過火山直接作用 的途徑形成的(自變質);另一種是受區(qū)域變質熱液影響而產(chǎn)生的變質火山巖的青盤巖。
青盤巖常與低溫的金屬礦脈伴生,在金、 銀礦脈旁最為常見。在斑巖型銅—鉬—金礦床中,也是典型的蝕變巖石之一。
3、 云英巖化及云英巖
這類巖石是酸性侵入巖或其它成因的類似的長英質巖石,在高溫氣體及熱液交代作用的產(chǎn)物。云英巖主要是花崗質巖石遭受氣液變質的產(chǎn)物。
巖石外貌特征為淺色(灰色、淺灰綠或淺粉紅等色),塊狀構造。中粗粒粒狀變晶結,鱗片花崗變晶結構。
礦物成分以石英、云母、螢石、黃玉及電氣石為主,有時可見金紅石、微斜長石、 鈉長石、綠柱石、石榴子石及磷灰石等。 常見的金屬礦物有錫石、鎢錳鐵礦、輝鉬礦、輝鉬礦、輝鉍礦、毒砂、白鎢礦及黃鐵礦等。
巖石中主要礦物含量變化很大,石英常大于50%,甚至達到90%以上,而形成單礦物巖。 云母小于40%,電氣石、黃玉及螢石總量,一般不超過20-30%,有時亦可占優(yōu)勢,形成單礦物巖。
在花崗巖中,云英巖常沿含礦石英脈發(fā)育。 云英巖各帶的厚度通常為幾米,有時可達20-30米。經(jīng)常由不同類型的云英巖組成。直接靠近礦脈的為石英—電氣石巖石,常含有較多的金紅石及白云母,螢石在這一類巖石中,呈混入物出現(xiàn)。向外依次發(fā)育為石英—黃玉的、石英—螢石的和石英—白云母的云英巖。但有時云英巖的礦物相不是很完整,可以缺失其中一個或兩個礦物相。這種分帶往往和一定的礦床有聯(lián)系。
應當指出,在自然界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完整的分帶順序,而且在垂直方向上,云英巖隨深度而減弱,逐漸尖滅。相反堿性長石化作用,則隨深度 而逐漸增強。
云英巖中富集的石英,不是由外部帶入的SiO2,而是由長石分解時析出的Si,并依次沉淀的產(chǎn)物。應當指出,云英巖化是在侵入體中等深度條件下產(chǎn)生的過程。
云英巖的命名,同其它蝕變巖石一樣, 把“云英巖”作為基本名稱,再在其前冠以主要礦物名稱,如黃玉云英巖。若由兩種主要礦物組成時,依其含量多少, 順次參加命名,如石英白云母云英巖。 主要礦物含量大于10%者,均參加命名。
4、黃鐵長英巖化及黃鐵細晶巖
為一種熱液蝕變的絹云母巖石,常與更低溫的硫化物及金礦化有關。按其形成條件及巖性特征,介于石英白云母云英巖和石英絹云母次 生石英巖的中間位置。
通常由酸性脈巖—花崗斑巖及細晶花崗巖經(jīng)蝕變,轉變成黃鐵細晶巖。在被黃鐵長英巖化的花崗斑巖中,絹云母或細鱗片狀白云母完全置換黑云母,部分置換斜長石,并在石英長石質的基質中大量發(fā)育。 同時產(chǎn)生某些硅化(石英化)的花崗斑巖以及大量產(chǎn)生碳酸鹽及黃鐵礦。
受黃鐵長英巖化的巖石,在轉變成黃鐵細晶巖過程中,長石完全被絹云母及石英交代,僅殘存部分鈉長石,結果產(chǎn)生由絹云母、石英、碳酸鹽及黃鐵礦組成的巖石。 黃鐵細晶巖的基質大部分由比較大的絹云母 組成,呈無規(guī)律分布的鱗片狀。 石英含量次之,碳酸鹽及硫化物較少(可達20%),黃鐵礦有時呈巨大的(達5厘米)的立方體晶體。
對于多數(shù)黃鐵細晶巖來說,殘留結構(變余斑狀)為其特點,但有時消失。變成顯微花崗變晶結構,塊狀構造。
肉眼觀察,巖石呈淺色、淡綠色、細粒結晶的塊狀巖石,具有單個大的立方體黃鐵礦晶體。硫化物(黃鐵礦、黃銅礦、 閃鋅礦及方鉛礦)以及金礦化,為其較大的特征。
黃鐵細晶巖的成因,從前認為黃鐵長英巖化屬自變質作用,而現(xiàn)在已查明大多數(shù)的黃鐵細晶巖是近脈蝕變作用的產(chǎn)物。
5、次生石英巖化及次生石英巖
次生石英巖是酸性和中性火山巖或火山碎屑巖,在近地表的淺處,受火山噴出的含硫熱氣或熱液的影響,交代蝕變而形成的巖石。
一般呈淺灰、暗灰或灰綠等色,致密塊狀,細粒到隱晶質,具顯微鱗片變晶結構和細粒粒狀變晶結構以及變余斑狀結構, 常具有變余流紋構造,交代假象發(fā)育。 成分及組構變化,都很復雜。
次生石英巖的巖石學研究表明,除石英和絹云母外,其成分中通常含有富鋁礦物, 如紅柱石、剛玉、明礬石、葉蠟石及黃玉等。
次生石英巖的原巖,可以是熔巖、凝灰?guī)r、凝灰熔巖及熔結凝灰?guī)r等。它產(chǎn)出的地質條件,主要是中心型火山管道相的近火山管道相。
在火山巖系中,凡是從近地表巖漿房向上或向兩側析出的酸性氣體和熱液所能達到的深度,都能形成次生石英巖。因此, 它可見于次火山 相侵入體的接觸帶,火山機構帶及其周圍的裂隙帶和地表帶。